在国内汽车消费史上,本田雅阁绝对是个绕不开的“时代符号”。上世纪90年代起,它就带着“日系B级车标杆”的光环进入中国,70后把它当成功的象征,80后靠它撑场面,90后小时候坐过一次就会记住那台“开不坏的本田发动机”。可谁能想到,曾经需要加价、强制按揭才能提车的雅阁,如今在河北保定等地,1.5T舒适版裸车价已跌到11.13万,落地仅12.72万——这个价格,比十年前的紧凑型车还便宜,却让不少老车迷陷入了“想买又犹豫”的纠结。

先回望雅阁最“风光”的日子。2017年,第九代雅阁混动次顶配车型,不仅要加价1-2万,还得接受强制按揭,算上利息落地近28万。即便如此,门店前依旧排着长队,有人为了提车等上3个月也愿意。那时的雅阁,靠的不只是“皮实耐造”的口碑,更承载着一代人的“面子需求”:开它回家过年,村口的路都像变宽了;去相亲时,对方家长看到车标就会多几分认可;甚至去老丈人家吃饭,敢先动筷子的底气,一半都来自这台黑色雅阁。而它的“地球梦”发动机,更是被车主调侃“随便开20年,除了加机油啥都不用管”,这种可靠性,让它在燃油车时代几乎没对手。
如今第十一代雅阁,早已没了当年的“高傲”。起售价17.98万,终端优惠后直接下探到11万级,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?对比同级的丰田凯美瑞(终端优惠后约15万起)、大众帕萨特(约14万起),雅阁的价格几乎低了一个档次;就算和国产B级车比,吉利星瑞、长安UNI-V iDD的起售价也在12万以上,雅阁的“价格优势”已经拉满。再看产品力,2025款运动系列锐·T动260TURBO豪华版,车长近5米(4990mm),比老款更长,贯穿式LED大灯、小鸭尾设计,让它比第十代更精致;内饰用了大面积皮质包裹,10.2英寸液晶仪表+12.3英寸悬浮中控屏,虽不算惊艳,但比老款的“塑料感”强了不少。空间更是雅阁的传统强项,173cm乘客坐后排,腿部能留出2拳多空间,后备厢装下婴儿车+行李箱也毫无压力。

最让人心动的还是动力和油耗。2.0L混动版最大功率220马力,综合油耗低至4L/100km,加92号油就行——按每年开1.5万公里算,油费仅需3600元(按92号油8元/L计算),比很多紧凑型车还省。1.5T版本虽然油耗稍高(约6.5L/100km),但11万的裸车价,让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也能圆“雅阁梦”。可即便如此,不少人还是犹豫了:2025年了,买雅阁还值吗?

纠结的核心,在于“时代变了”。曾经雅阁的核心优势——省油、耐造,如今正在被新能源车型“稀释”。比亚迪秦PLUS DM-i,纯电续航120km,市区通勤基本不用油,亏电油耗也才3.8L/100km,起售价仅10.58万;吉利银河A7,综合续航超2100km,智能车机支持语音交互、车联网,价格比雅阁还低2万。这些国产车不仅油耗更低,还能上绿牌(部分城市免购置税、不限行),智能化配置更是碾压雅阁——雅阁的车机虽有升级,但仍不支持连续语音指令,导航也没有实时路况提醒,对比国产车的“万物互联”,显得有些“老旧”。


更让老车迷矛盾的是“情怀与实用的碰撞”。他们记得当年雅阁的“风光”,也认可它的可靠性——本田混动系统上市多年,故障率远低于很多新势力品牌,老一辈人更是认准“本田大法好”。可年轻人更在意“体验”:同样的预算,买国产车能有全景天窗、座椅加热、L2级辅助驾驶,而雅阁的中低配车型连倒车影像都得选装。有网友调侃:“现在买雅阁,就像2020年买功能机,虽然耐用,但别人都在用智能手机了。”
不过,雅阁也并非毫无胜算。对于经常跑长途、不喜欢充电的人来说,混动雅阁的“无续航焦虑”是优势;对于注重保值率的消费者,雅阁开3年保值率约65%,比很多国产车高10%-15%。而且,在三四线城市,“雅阁”这个名字依旧有“面子加成”,不少生意人觉得开它比开国产车更显稳重。


说到底,第十一代雅阁的降价,既是应对新能源冲击的无奈,也是合资车“放下身段”的信号。它不再是当年那个“高高在上的B级车标杆”,而是变成了一款“高性价比的家用车”。如果你追求可靠性、不依赖智能配置,或者对雅阁有情怀,那么11万的价格确实值得入手;但如果你更看重油耗、智能化和配置,国产车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。




最后想问大家:你心中的“雅阁情怀”值多少钱?如果预算12万,你会选11万的雅阁,还是10万的国产混动轿车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